行业资讯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深耕风口 “三产”联动 预制菜让好食材家底“亮好相”

发布时间:2023-04-10

浏览:888次

深耕风口  “三产”联动 预制菜让好食材家底“亮好相”——访内蒙古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郎立兴

预制菜是大农业突破创新发展的一个亮点。3月27-29日,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各盟市农牧局、全区农牧企业、餐饮企业代表共计400多人,考察武汉2023第十一届预制菜展览会暨2023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两天时间实现了思想解放争先,行动收获满满。

1681118641197353.png

武汉考察期间,与武汉餐饮协会签订了两千吨牛羊肉、土豆;内蒙古采购武汉锦绣农业集团的一千吨水产品;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与武汉餐饮业协会签订了昭君故里与草原美食亲情合作协议三项采购及合作订单,内蒙古额尔敦羊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民隆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尔沁左翼中旗金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三家企业完成6项签约总价值2.37亿元。

以预制菜全产业链为发力点

联动农畜产品优势释放

“今年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产业发展再添政策利好。”全程参与武汉2023第十一届预制菜展览会暨2023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的内蒙古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郎立兴开门见山。

餐饮2.jpg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同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言预制菜产业发展,涉及行业标准、食品安全、产业集群等。

政策助力下,预制菜的“万亿黄金赛道”正加速走来。对于传承了蒙餐体系的内蒙古而言,发展预制菜产业既是因地制宜激活农业新动能的机遇,更是联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产品加工迭代、培育重要支柱产业的绝好风口。

郎立兴介绍,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的“粮仓”“肉库”“奶罐”,农畜产品资源丰富,是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后盾。近年来,内蒙古高度重视预制菜肴产业发展,预制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不仅带动农畜产品价格上涨,而且已经成为推动农牧业产业全链条升级的重要路径。2022年,全区预制菜企业已经发展到100多家,产值达30多亿元。

餐饮3.jpg

在郎立兴看来,在供给端,作为农牧业大区,内蒙古发展预制菜有良好的基础与优势,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内蒙古要加强推动预制菜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技术现代化,把优质食材优势转化为优质食品优势,推进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消费者对预制菜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畜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转换为预制菜品,创造出更多附加值,从而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不难看出,发展预制菜产业,内蒙古有自己的核心动力:以预制菜全产业链为发力点,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

春潮涌动,作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内蒙古,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释放出农牧业发展新活力。“走绿色路、打优质牌,培育更多‘蒙’字标品牌,生产更多优质农畜产品,努力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振兴农村地区经济,大抓预制菜建设;大力发展餐饮业。”郎立兴一语道出了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三部曲。

餐饮4.jpg

制定标准

下好预制菜产业“先手棋”

蒙餐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最大的技术基础和支撑是标准化。餐饮业的大发展需要标准,它是创新的基础,腾飞的翅膀,占领制高点的发言权。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标准先行,会催生新品种,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

预制菜的兴起,不仅为农牧业产业全链条升级指明了方向,更为内蒙古实现“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内蒙古以预制菜生产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倒推农牧业生产标准化,加快农牧业工业化进程,助推新时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餐饮5.jpg

为了让预制菜行业走向规范化、品牌化和专业化的良性发展之路,郎立兴呼吁,急需行业主管部门、从业人员和行业协会应逐步推出并完善具有强制力的法规标准与行业规范——越早越好,越早对行业的发展越有利,标准先行,不走弯路。

预制菜是食品的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主要方向,以需求牵引、创新驱动、品牌培育、标准化建设为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预制菜。讲好预制菜的故事,挖掘草原的文化,讲好品牌故事,研究草原文化与地域特色,文化美食开展优秀品牌的评选工作,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预制菜品牌。在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建设全国的预制菜牛羊肉、粮的生产基地,加快食品工业转型升级和行业领跑。经过预加工、预制做、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预制菜,即食和即热的预制菜,结合内蒙的特色重点开发速冻食品、宴席菜肴、加家庭菜肴、特色菜肴、高端菜肴、自热等方便速食产品,学生营养餐等即热、即食的团餐。

餐饮6.jpg

郎立兴坦言,到2025年预制菜的销售争取能达到1000亿,发布团体标准20个以上,地方和行业标准10个以上。向内蒙古和全国的市场推广销售我们牛羊肉和面食为主的特色预制菜产业大有可为。

链接评论“鱼”+“羊”如何等于“鲜”? 

武汉一个市,预制菜产业风生水起:“豆香聚”,把小豆腐做到产值几个亿得大产业;“良品铺子”,凭炒货成为高端零食第一股;“周黑鸭”,以卤菜覆盖中国297个城市,线上覆盖64个主要电商平台……

武汉归来,内蒙古预制菜产业震动。

武汉三天,自治区农牧厅、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组成400余人的团队参观企业、参加展会,举行签约,行程紧凑,实际收获和思想碰撞一样密集。

三天太短,400余产业链相关人士对先进地区的预制菜认知,只能是走马观花。但是,一行人却走出了方向,观出了差距。用内蒙古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郎立兴的话说,那就是“所见所闻,触动极大,思想得到了解放。”

武汉的“武昌鱼”相逢内蒙古的“草原羊”,如何在“烹制”出“鱼羊鲜”的基础上,触发内蒙古预制菜从政策制定端、行业引导端、企业生产端的深度思考?

所谓解放思想,是意识到了预制菜发达地区的产业差距,感受到了市场脉动,有了更深的产业发展领悟。

表面上,预制菜是满足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对餐食便捷营养卫生的需求而开拓的细分市场,而实际上是实现“从田头到舌头”的三产融合,是农畜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是三产链条式的产业增值。内蒙古急需“农牧业的1”+“餐饮业的1”大于2的增值转化过程。

全国“粮仓”“肉库”“奶罐”,这是自治区预制菜发展的底蕴,但是在预制菜赋能产品增加值和品牌影响力上,自治区和发达地区相比相形见差距;在预制菜领域建立利用农牧业加工和流通链条,通过产地、企业和市场的三产联动赋能上,自治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鱼”“羊”相遇后,如何寻求到一个常态化的“鲜”?

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红利下,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企业投身于预制菜产业。竞争加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预制菜市场比拼的不仅仅是工艺和口味,更是对地区农畜资源优势利用和前瞻性指引布局的考验。

从政策上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从根基上壮大企业发展广度,从市场上挖掘产业深度,这是自治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三个维度。同时,结合预制菜地方实际,分类分析,以工业化的解决方案,推动自治区预制菜产业成为撬动内蒙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点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依托才是解决方案。

武汉归来,农牧厅加速推进内蒙古预制菜餐产业发展规划,餐饮与饭店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配合实现内蒙古预制菜“从田头到舌头”“从牧场到餐桌”的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强做大企业上重点发力。自治区在寻求农畜产品“量”上突破的同时,在“质”和“价”上的跃升,预制菜产业发展正当时。

赛道已然开启,自治区从“鱼”上找差距,从“羊”上找方向,正视差距,发挥特长,内蒙古的好食材、好味道、好品牌必将会成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终端牵引力,而真正属于内蒙古特色的预制菜“鱼羊鲜”也必将香气四射。